banner
liuyuxin

liuyuxin

想成为独立开发者的在读医学生!
jike
twitter
github
telegram
email

每週#1:重回規律生活

嗨~這裡是 liuyuxin,這是我的第一期周報。兩週前,我將自己的知識管理系統從 Obsidian 遷移到 Logseq,開始堅持寫 Daily Note。同時打算從現在開始,進行一個我有想法很久的項目:寫作並公開周報!

通過周報,總結自己過去一周的項目進度、閱讀思考,做到 “Read in public, think in public, build in public.

我的周報會在每週一通過微信公眾號和個人博客更新,歡迎通過 RSS 訂閱:https://liuyu.xin/feed。

以下是正文。

遷移:我為什麼選擇 Logseq#


現在的筆記愛好者談到雙鏈筆記軟件,總喜歡將 Obsidian 和 Logseq 做對比。我是 Obsidian 的 Catalyst 用戶,也購買了官方的同步服務,但在深度使用 Obsidian 三個月後,我還是決定選擇 Logseq 搭建我的個人知識管理系統(PKM)。以下是我的幾點考慮:

  • 相比 Obsidian 傳統的文件夾管理模式,Logseq 的非文件夾管理模式更適合我,不需要刻意組織文件結構,使用雙向鏈接、property 和 Daily Note 就可以有效連接筆記。
  • Logseq 的細粒度更低,每個塊都可以看作一個文件,雙向鏈接可以指定到塊。
  • Logseq 內置數據庫查詢,無需借助插件。
  • 借助 Daily Note 和完善的 TODO 系統,我現在可以卸載滴答清單了。
  • Logseq 官方同步比 Obsidian 更加便宜(5 $/month VS 10 $/month)。

當然,對我來說 Logseq 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需要適應:

  • 性能優化差了 Obsidian 一大截,PC 端經常佔用 2G 以上內存,Android 端不支持插件,且不少 bug 有待修復(比如主題模式無法自動切換)。
  • 大綱的寫作模式適合用來寫 Daily Note 和卡片筆記,但考慮到排版和發布,並不適合寫長文(特別是目前 Logseq 無法直接導出不帶大綱結構的 md 文件)。
  • 同步速度比在線文檔慢。

我的 PKM 系統是我根據自己的習慣和需求,基於 PARA 系統修改而來,目前還在探索階段,穩定後會寫一篇文章分享。

開發:MeRead 發布 0.5.0 版本#


MeRead(中文名 “悅讀”)是我開發的一款 RSS 閱讀器,使用 Flutter 構建和 Material You 設計,基於 GUN GPL-3.0 協議在 GitHub 開源,剛剛發布了 0.5.0 版本。

新版本發布後,我開始在公眾號、小紅書、即刻、酷安、推特上推廣 MeRead,收到了一些反饋。我發現,推特上的瀏覽量是最多的(1200+),酷安的反饋是最多的,但我在這兩個社交媒體上都沒啥關注人數。

MeRead in Jike

根據用戶的反饋,我調整了後續開發計劃:

  • 優化全文獲取
  • 全文搜索
  • 分類閱讀
  • 文字轉語音
  • 左右翻頁(墨水屏設備適配)
  • 更多語言支持

歡迎大家 star 以及提 issue、pr。

閱讀:你的命運不是做蒼蠅拍子#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一部・市場的蒼蠅》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本書,我斷斷續續讀了四個月,第一部都還沒讀完。主要原因是讀來似懂非懂,很多地方琢磨很久都不太明白,於是沒有刻意去研讀,想起來的時候就讀上一兩節。

作為尼采最出名的著作之一,《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廣受好評。我自以為有一定的哲學基礎,又讀過周國平的《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和《尼采與形而上學》,讀這本哲學小說應該問題不大。事實上我還是高估了自己。在這本書中,尼采使用了太多隱喻,前期結合微信讀書眾多書友的筆記標註,不少地方被誤導了。後來想到書友的標註不一定正確,正確也不一定適合自己,幹脆閱讀時隱藏他人的想法,自己慢慢琢磨。

過去一周讀來最受觸動的是《市場的蒼蠅》這一節,尼采寫道:

我的朋友,逃往你的孤獨中去吧:我看到你被有毒的蒼蠅刺傷了。逃往吹刮著強烈的暴風的地方去吧!逃往你的孤獨中去吧!你跟那些小人,那些可憐的人住得太近了。逃避他們的隱蔽的報復吧!他們對付你的,除了報復,沒有別的。不要再舉起手臂反抗他們!他們人數很多,做蒼蠅拍子,並不是你的命運。

讀罷,我立馬聯想到,“蒼蠅” 說的不就是網絡噴子嗎?當無端的指責和惡意的揣測到來,單純地講道理總是無力的,因為 “有毒的蒼蠅單純無知地要吸你的血,他們的沒有血的靈魂要吸血 —— 因此他們單純無知地叮你。” 所以,不要試圖和噴子講道理!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